装修记录 - 设计
房子手续告一段落之后,我就开始物色装修公司。
房子是二手房,里面大部分设施都比较陈旧,窗户漏水,墙皮脱落,还有诸多格局上的问题,这些都让我觉得必须得装修。虽然我妈告诫我多次装修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情,但我还是没有打算改变想法,一方面是想着这是需要学习和克服的事情,需要一次尝试;另一方面,不想未来的家是一个陈旧的地方。
布局设计
下面是原始布局图,一切开始的地方。

分区设计
原始布局其实也有一定的优势,也有不少第一次看就让我喜欢上的点。
- 进门正对的开放式阳台正对花园中心,景观很好。
- 主卧非常大,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多。
- 楼梯横跨两层楼,进门向左面向巨大的玻璃以及窗帘,空间感很强。
- 生活阳台很大,和现在很多新楼盘只有一个厨房出去的小小生活阳台不同。
- 公卫的位置设计的比较巧妙,在这个户型能做三房两卫非常难得。
- 这个户型是整个小区赠送面积最大的一个户型之一。
当然,结合自身需要以及基于推倒重来来考虑,那其实还是有不少缺点的。
- 客厅太小,入户正对的空间跨度不足三米,作为客厅来说比较小。
- 客厅与次卧之间的墙形状很奇怪。
- 采光面全部用来做卧室,导致厨房餐厅等区域采光很差。
- 厨房在整个房子中间,也正对着卧室,油烟味会比较重,另外原厨房比较窄长,操作空间不多。
- 公卫很小很局促,而且只有一个窗户对着生活阳台,每次使用都需要关窗。
- 主卧太大,空间利用率较低。
- 楼梯在窗边,占据了整片采光面,有点浪费,另外这种直角转梯也比较占空间。
虽然说设计没有对错,但是需要考虑是否适合,下面是一些设计上需要考虑达到的目标。
- 尽量做到三房两卫,当然这个也是从家庭的角度考虑,不能很任性地做成一房一厅(当然我也觉得这样不太好)。
- 一楼尽量有两个房,无论从父母过来暂住,以及以后有小孩来考虑也是需要的。
- 有一个足够空旷的区域放三角钢琴。
- 能尽量往采光性更好的方向设计,毕竟是低矮楼层。
根据这些目标,产生了一个朴素的设计思路。

- 将次卧与客厅之间的墙打掉,希望形成一个入户的大空间,同时增强采光。
- 将主卧一分为二,充分利用空间,改成两房。
- 将厨房从全屋中心移到楼梯的位置,这样可以增加厨房采光,同时能增大厨房面积。
- 公卫移动到生活阳台的角落,一方面增加公卫通风,另外可以将全屋的“交通要道”留给卧室。
- 二楼卧室改为靠窗,增加采光,同时节省楼梯位置。
从动静分区的角度来看,这样划分可以直接将动静分区一分为二,并且对于动静分区来说,采光面积都几乎达到了最大值。而原来的分区则相互耦合,局部分区的采光面积没有能达到最优化。

局部细节
在基本分区确定之后,产生了一些细致的问题需要考虑:
- 楼梯应该如何在哪里以何种方式上楼。
- 厨房移位之后,过道显得过于宽阔,空间产生浪费。
- 阳台缩小之后(部分变成了公卫),洗衣晾衣问题如何解决。
- 公卫太小,不符合人体工学,比如淋浴隔断的最小宽度要求,马桶宽度要求等等。
- 主卧面积直接被砍半,显得小并且局促。
楼梯设计
楼梯其实只有几种:直梯,直角转梯,旋转楼梯。直梯最为舒服,但是占位较大,旋转楼梯占位较小,但是阶梯并不算非常舒服,因为每一个阶梯都是扇形,可以脚踏的部分较小,走的时候需要比较小心。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考虑楼梯的步宽以及步高,从层高可以推导出步高,然后根据楼梯类型,以及楼梯的位置来考虑步宽。从更改后的分区来看,最主要的决策点有两个:
- 楼梯最合理的方式是在房子的暗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采光好的地方让给功能分区。
- 楼梯会牺牲部分二楼位置,所以要尽量保持二楼房间的方正。
通过这两点主要决策依据,排练组合尝试各种方式之后,得到下面的设计为最合理的设计。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个楼梯成为了客厅的一个 eye-catcher。


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对楼梯还是相对执着的,毕竟在网上看到非常多漂亮简洁的楼梯,有一些比较现代感的设计是楼梯的立柱是螺旋形的,然而商家说我家的空间太小,只能做一个普通的圆柱立柱。
家政区设计
生活阳台有一部分抽离做了公卫之后,面积缩小了五分之二左右,洗烘套装,洗手池,燃气热水器,燃气表等等都需要地方放置。最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以为这些东西都能随意摆放,随意移动,后来还是因为这些东西吃了大亏。
另外入户正对的区域如果进行封窗,那么室内还是需要有一个对外的阳台,所以生活阳台的过道,以及对外的部分,是需要保留的。如此一来,系统套装,燃气表,燃气热水器,洗手池,就只有一个去处了。

这样设计从功能安排以及生活动线来看,都是非常合理的。
- 使用率较低的公卫,安排在了最边缘的位置。
- 洗手盆放在全屋的中央区域,到每个距离都比较近,适合各种生活用途,比如客人洗漱,比如搞卫生等。
- 洗烘套装,洗手盆,热水器,回水器,燃气安排在一起,方便水电走线,可以汇聚到一点。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有优点肯定也会有缺点。
- 洗烘套装运转的时候会有一定噪音,在房屋中间的话,其他地方也会听到。(不过也可以通过关门降低噪音)
- 由于全屋木地板,此区域也是木地板,长期使用的话,水气较多,湿度较大。
- 公卫洗手需要走一段距离。
- 燃气改造困难,其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这里
另一个设计细节是,如果按照原来的墙,那公卫非常小,不符合人体工学原则,于是阳台与主卧之间的墙,往内移动了一点点的距离,“平分了”两个卫生间的宽度,同时为阳台争取了一排收纳薄柜。


主卧空间优化
主功能分区之后,会发现主卧的空间大大减少。

这样的主卧空间有下面的一些问题:
- 收纳空间很少。
- 如果做一整排的衣柜之后,再放上床,几乎没有走动的空间。
- 主卫的门口对着床。
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比较细致的设计:
- 将原公卫空间纳入主卧,让主卧做到干湿分离的同时,增加收纳。
- 进一步压缩次卧,在主卧与次卧之间做 S 墙增加整排衣柜。
- 主卫门口方向更改。
虽然从结果上看比较合理,但其实这个设计当时想了比较久,可以说“试了很久”才试出来了这种方案。

通过这样的改动,主卧的面积变大了,没有比原卧室小太多,另外主卧进门也能有比较宽敞的感觉。为了增加整排衣柜对次卧进行了一定的压缩,不过这个压缩也是基于合理化的最小空间考虑的。设计完的时候,其实我也担心次卧会不会太小了,但事实证明,次卧的空间感也不小,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房间都是落地玻璃窗,能看到整片的花园景色,视野较为开阔。
吊顶设计
碧海的房子的一个特点是层高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些无法改变的现实所导致,这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因为附近有机场以及航道的原因,楼栋的高度是有最大限制的,而对发展商来说,在既定高度下盖楼,那肯定是通过增加楼层的层数来增加利润,所以这约等于在一个最大高度限制下压缩了层高。
在 2.5-2.6m 的层高下,理论上不应该有太多吊顶,我本来的意愿也是尽量少吊顶,但是事与愿违,有很多地方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吊顶,而且这个决策是直接受到现实限制的,并不是审美需求。不过吊顶遵循的大方向还是如下的几个:
- 中央空调内机部分需要吊顶。
- 中央空调的走管需要吊顶。
- 燃气走管隐藏需要吊顶。
- 高差较多的区域需要吊顶尽量抹平高差。
其余部分,能不吊顶就不吊顶了。现在很多网红装修设计都采用无主灯的设计,而很多无主灯的方案都采用了隐藏式(内嵌式)射灯,如果层高足够,那可以考虑通过吊顶来隐藏这些灯,但因为层高的原因,我最后还是决定保留层高,使用明装式筒灯及射灯。
上面提到的吊顶均为实用性吊顶,另一类装饰性吊顶,主要是起到装饰的作用,比如弧形吊顶。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吊顶面积都已经约占全屋吊顶的一半了,但是很多吊顶都是实用性吊顶,为了隐藏空调走管以及燃气走管,装饰性吊顶其实不算多。另外有一些细节也是实操的时候才知道,那就是吊顶的过渡面积,其实一点也不少,有些跨梁的地方也是要吊顶的,这样才能保证不同材质之间的结合处更好。
家政区的紫色区域都是吊顶,这部分本来也是没想着要吊顶,不过打成毛坯之后发现,这部分的横梁错综复杂,高度不一,确实用吊顶将其吊平更能显高。

虽然全屋整体吊顶面积比较大,不过也可以看到客厅大部分区域都是原顶,已经尽可能保持原来的层高了。至少进门高度是足够的,主要活动区域的层高也是足够的,这也算是一个取舍了。
水电设计
有了基本布局之后,水电设计就不是太困难的事情,无非就是看看插座需要多少个,开关如何控制灯以及电。其实在毛坯阶段,要确定这些东西还是相对困难的。记得当初水电定位核对是在周末,一个炎热的周末,从早上十点多一直对到下午三点,非常累,非常疲倦,当然也要感谢设计师与师傅们一直的配合。
水电布局的几个大原则
- 能走地就不要走天花,如果水电质量良好,直接埋在水泥砂浆下,是比较耐用的。
- 能走直线就不要有太多弯曲的走线。
- 做完之后要留好记录,因为后期有很多打孔的工作,是需要结合水电布局来看的,不然会打到预埋的水电。
水路考虑
水路布局有一些需要提前考虑与确定的地方。
- 如果希望实现零冷水,那么需要预埋回水管。
- 如果安装直饮水机,也需要预埋水管和电线到饮水机的位置。
- 马桶的位置需要确定好,后期安装的时候,马桶是直接放在正对下水口的位置,是不可能再进行位置调整的了。
- 如果要做隐藏式花洒,需要提前预埋水管。(然而这个没有人提醒我,我也没做,其实对于这么小的卫生间来说,这是挺有必要做的,可以增加起码 10cm 的活动空间)
卫生间有一些水路的限制,如果是双卫生间,并且不是两个卫生间都做在沉降池区域的话,要看看是否需要做壁挂式马桶。如果有蹲厕的要求,也需要提前考虑,因为需要把地台做高。
电路考虑
电路布局也有一些需要提前考虑与确定的地方。
- 如果室外需要安装监控摄像头,需要在大门那里预留一条电线。
- 转弯位置的墙脚,如果需要装感应灯的话,也需要预埋电线。
- 如果房子大,房间多,建议多留几个网络接口,方便在几个地方接路由增强信号。
- 大件电器的插座要适当留好,对于洗衣机和冰箱来说,插座不要留在机器背面,而是留在机器上面或者侧面。
- 中央空调需要走专线。
- 如果不使用燃气热水器而使用电热水器的话,也需要走专线(但这个并不建议)。
- 灯的电线出口建议结合柜子考虑,不要让柜子的门打到天花的灯。
额外收费
一般大部分装修公司都会有增项,这是因为基础包只会包含最基础的东西,而这些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了,因为他们一般不会明说,最开始看报价单的时候,也很难逐条深究。
- 回水管是需要额外收费的。
- 中央空调的专用电线是需要额外收费的。
- 开关如果需要做多控(比如三控)的,也是需要额外收费的。
- 水电走线有个总长度限制,超过了也需要额外收费。
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水电主要还是根据功能分区走的,如果真的需要,那这部分钱还是要出。下面是一些水电阶段的施工图。




其实做水电的时候也有一个小细节。从网上的文章大多可以看到,很多人的水电照片都是非常整洁漂亮的,水电都是挖槽埋的,就像我上面的主卧水电一样。其实这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为全屋最后会做一个整体的找平,如果是在原地面基础上挖槽走水电,这样水电之后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找平,这无疑是增加了找平高度,压缩了层高(1-2cm),实际地面厚度可能会到 3-4cm(取决于原地面厚度)。但如果在毛坯阶段,直接把地面打到水平砂浆层,这样就能直接在地面上铺水电,最后再找平的话,就可以刚好做到覆盖水电,这样可以让整体厚度缩小到 2cm 左右。对于我这种层高比较矮的房子来说,这部分的节省还是相对重要的。
另外全屋找平的时候,现在有些人采用自流平,这个造价是比较高的。如果施工团队有信心,可以不做自流平找平,我这个施工团队对此非常有信心(估计他们也很有经验吧),所以最后就做了普通找平,现在的技术应该是支持得挺好的了。最后铺木地板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问题。
收纳设计
其实我对收纳一直嗤之以鼻,觉得柜子太多,家里东西太少,会显得不那么像家。而不做全屋定制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自己灵活组合使用喜欢的柜子,旧了或者不喜欢了要换也很方便。不过最后我还是妥协了,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每个地方都挑一个柜子的审美能力,同时我也觉得东西太多搞卫生也是很麻烦的,所以还是选择了全屋定制。
老家收纳情况
之前有看过收纳相关的方法论,主要是通过计算收纳投影面积,以及房子总面积的比例来看收纳是否足够,不过我觉得这也不是非常科学,收纳还是需要看看体积的。另外从现有房子中寻找参照物是不错的做法,于是我先统计了老家房子的收纳情况。
高(\(cm\)) | 宽(\(cm\)) | 深(\(cm\)) | 体积(\(m^3\)) | 水平投影(\(m^2\)) | ||
---|---|---|---|---|---|---|
门口 | 鞋柜 | 120 | 75 | 35 | 0.315 | 0.2625 |
玄关柜 | 220 | 86 | 40 | 0.7568 | 0.344 | |
餐厨 | 餐边柜 | 245 | 340 | 33 | 2.7489 | 1.122 |
厨房操作台下柜 | 65 | 260 | 60 | 1.014 | 1.56 | |
厨房顶柜 | 50 | 250 | 35 | 0.4375 | 0.875 | |
影视室 | 边柜 | 270 | 220 | 38 | 2.2572 | 0.836 |
书房 | 书柜 | 220 | 210 | 30 | 1.386 | 0.63 |
书桌柜 | 70 | 65 | 60 | 0.273 | 0.39 | |
卧室 | 衣柜 | 235 | 240 | 62 | 3.4968 | 1.488 |
书桌柜 | 45 | 120 | 50 | 0.27 | 0.6 | |
书柜1 | 105 | 50 | 25 | 0.13125 | 0.125 | |
书柜2 | 160 | 60 | 25 | 0.24 | 0.15 | |
主卧 | 衣柜 | 275 | 310 | 62 | 5.2855 | 1.922 |
衣柜1 | 220 | 85 | 55 | 1.0285 | 0.4675 | |
衣柜2 | 200 | 175 | 45 | 1.575 | 0.7875 | |
阳台 | 书柜 | 200 | 120 | 33 | 0.792 | 0.396 |
餐具柜 | 70 | 50 | 40 | 0.14 | 0.2 | |
衣服收纳 | 11.3858 | |||||
书柜收纳 | 2.54925 | |||||
总收纳 | 22.14745 | 12.1555 |
收纳主要分几类,由于我书比较多,所以还是专门统计了一下书的所需收纳。上面虽然只是一个参照,但是在老家的情况来看,收纳已经不太够用了。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还需要更多的收纳空间。
收纳分布
设计步骤是先从现有分区中寻找可以进行收纳的地方,然后再统计这些收纳的数据,根据需求再进行调整。下面是收纳分布图,蓝色是定制柜,紫色是可以灵活增加的收纳空间。其实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增加柜子(当然前提是收纳空间不足)

有了收纳大体设计之后,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
高(\(cm\)) | 宽(\(cm\)) | 深(\(cm\)) | 体积(\(m^3\)) | 水平投影(\(m^2\)) | ||
---|---|---|---|---|---|---|
门口 | 鞋柜 | 120 | 60 | 35 | 0.252 | 0.21 |
玄关柜 | 250 | 141 | 35 | 1.23375 | 0.4935 | |
储物柜 | 250 | 143 | 67 | 2.39525 | 0.9581 | |
餐厨 | 水吧台 | 250 | 150 | 35 | 1.3125 | 0.525 |
厨房操作台下柜 | 65 | 330 | 60 | 1.287 | 1.98 | |
厨房顶柜 | 50 | 280 | 35 | 0.49 | 0.98 | |
书房 | 收纳柜 | 250 | 224 | 35 | 1.96 | 0.784 |
书柜 | 250 | 82.5 | 35 | 0.721875 | 0.28875 | |
书桌柜 | 70 | 200 | 35 | 0.49 | 0.7 | |
窄柜 | 250 | 117 | 24 | 0.702 | 0.2808 | |
卧室1 | 衣柜 | 250 | 145 | 55 | 1.99375 | 0.7975 |
书桌柜 | 250 | 35 | 55 | 0.48125 | 0.1925 | |
卧室2 | 衣柜 | 250 | 173 | 55 | 2.37875 | |
主卧 | 衣柜 | 250 | 204 | 55 | 2.805 | 1.122 |
薄柜 | 100 | 97 | 35 | 0.3395 | 0.3395 | |
门后收纳柜 | 250 | 75 | 55 | 1.03125 | 0.4125 | |
过道 | 杂物柜 | 250 | 151 | 55 | 2.07625 | 0.8305 |
家政柜 | 250 | 87.5 | 25 | 0.546875 | 0.21875 | |
阳台薄柜 | 250 | 38.5 | 25 | 0.09625 | ||
衣服收纳 | 10.285 | |||||
书柜收纳 | 2.681875 | |||||
总收纳 | 22.497 | 11.1134 |
从实际数据来看,我对这个设计也是相对满意的,本来潜意识觉得收纳空间是不足的,不过还是数据说话,在这个100平左右的房子,收纳能做到和老家180平房子的收纳差不多,已经算不错了。真的放不下的时候,就该做做断舍离了。
图集
最终的设计图如下所示,虽然看着好像很常规,想着“这个东西只能放这个地方啊”,但其实大部分的排布都已经经过无数次的纠结和调整,这种想法恰恰说明目前的排布已经比较合理了。

在最开始的设计阶段,我甚至心血来潮学了下 SketchUp,自己进行布局与设计。


后面到灯光设计的时候,觉得 SketchUp 能力还是稍微有点弱,并且模型不多,就转为学习 Blender。其实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专业的我来说,非常想写出一款像 Blender 一样的工具,然而实在太难。第一次用 Blender 是在大学的时候,当时已经觉得很牛逼了,时隔十几年,发现 Blender 又进步了很多。

有些局部空间的排布,其实用 3D 排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空间感会更为明确。

下面还是看看专业的出图吧,虽然最后没有完全按照设计稿还原,但最后这版设计我也是能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