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 2024/12/30

最近打球有点接近疯狂的状态,究其原因估计还是今年发生比较多的事情,心情难以平静,无论练琴和看书都不能像以前那样长时间呆着,时不时就想着要不要去打球。而打球这个事情,只要投入时间就会产生一定的进步,从而建立良性的正向循环。

虽然我接触台球很早,可以说是初中的时候就开始看ESPN,当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播九球,所以我接触最早的当然也是九球。无论是初中和朋友在台球桌上用乒乓球来打,还是暑假去球房,都是很久远很久远的台球回忆。虽然接触很早,然而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训练,也没有跟很多对手进行对抗,以至于我对自己的实力一直有一个极大的误区,说白了就是以为自己很厉害。

在进入腾讯之前,其实并没有过多地打球,也没有在这个事情上追求什么,频率甚至连一个月一次都不会有。直至有机会在滨海大厦工作,我才开始认识到一些球友,才有机会非常方便地打球。刚到运动区的台球区域的时候,碰到的对手也都是比较一般,以至于我对自己的实力一直还存在误解。直到有一个晚上,我碰到了大白,我还记得那天他一个人在练五分点,看他打了几个,非常稳,于是便上前询问能否一起打打,结果他欣然答应了。结果那是我终身难忘的一个晚上,他的实力远在我之上,每个球都给我巨大的压力,只要我失误,他便可以一杆致胜。

桌球,无论是中式八球还是斯诺克,都是一个人的游戏,和大多数一来一回的对抗竞技不同,即使对方状态不好,也不意味着一定会赢,分数是需要自己争取的,在任何时刻,只要放松一口气,就有可能给回对手机会,因为桌球也是一个可以“主动丢分”的游戏,和羽毛球篮球这种“得分”游戏不一样。

而所谓状态,是此起彼伏的,当你的台面时长足够长,进球数足够多,就有可能把状态打出来。在球房的对抗中,我无数次看到,甚至经历到这样的场景,当一方以为对方毫无状态,可以随便取的胜利的时候,他自己就会放松,只要给到对手机会,对手的状态完全可以通过脚踏实地的进球慢慢找回,而逆风球一般更难打,因为当你看着自己积累的优势慢慢被对手追回,你会产生一种额外的焦虑与恐惧,这同时会影响你的出杆以及球的选择。所以说,只要自己在台面上,就必须全神贯注,直到胜利。

上两周小超推荐了一个黑八比赛,抱着尝试和锻炼心态的想法报名了。果不其然,刚上场就不受控制地紧张,基本上一次只能进两三个球,当然这也和桌子有一定关系,公司的桌子摩擦力大,袋口容错高,而这些球房的桌子,基本上都比较滑,半贴库球基本打歪一点点就不可能进了。头两轮的对手都没有一杆清的能力,我还是能靠准度以及战术取胜,但是到了八进四,对手开始厉害起来了,即使没有一杆清,也有接清的能力,基本上在我失误之后,都能比较好地抓住机会直接取胜,我只能承认他的实力确实在我之上,把我压制到无法发挥实力,也是他实力的一部分。经过这次比赛我认识到,通过比赛来锻炼也非常重要,和无数其他项目一样,比如钢琴,比如魔方,想要在比赛和公开正式场合中发挥正常,那平时就少不了这方面的锻炼。而且场外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这次比赛在一个充满二手烟,人来人往的环境进行,而且比赛不间断进行,中午无法正常吃饭,而不能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和走动,这些场外因素都要求选手能在比赛开始的时候立刻进入一个专注的状态。

最近去豪爵比较多,可能也是因为发现随时去都能有对手吧,以至于斯诺克也有不少的长进。在有了智能系统之后,一切数据都可以很方便跟踪,最明显的一个进步无疑是进球率,从以前的场均50%左右,到目前60%,状态好的场次甚至能到70%+。单杆有了一点点的长进,虽然还无法打出五六十的高分,但是起码20+比较容易能达到,状态好的时候基本可以场均20+,状态一般的时候,也能打出两三杆。至少连杆的概率比之前是大了不少,这点也是得到了球友的认可。当然,我觉得在运动方面我的天赋算是比较一般的,同时期起步的一些朋友已经能打出破百,有不少球龄不长的球友也能轻松达到五六十分,和投入不少时间以及球龄相对较长的我对比起来,确实是比我厉害很多。

另一点体现在发力上,我打球尚算“斯文”,不会像某些人一样杆杆暴击。其实能“暴击”也是一种能力,求房里不乏长台命中响袋,以及远距离低杆的人,而我打不出这些球,为了打出更精准的击球,我只能保持在一个中等的力量上,归根到底我还是没能找到通透发力的感觉,很多球也有信心上的问题,没有精准的击球点与发力,我就只能中力推杆,这也是目前发现的一个大问题。

最近打球确实是比较疯狂,但搬家以后,这样打球的机会可能会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