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记忆术

2016年末,也就是12月份初期,我开始接触记忆术。一切只源于基友的一句调侃的话“你应该锻炼下你的记忆力”。当时的场景我已忘记的一干二净,即使有这句话作为联想线索,我也没有想到任何东西,估计是在谈论什么数学问题的时候吧。记忆术是我基本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领域,之前对其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即使是现在也是,而所谓的“接触”,其实也只是看了两本书,一本是O'Brien的《How to Develop a Perfect Memory》,另一本则是Foer的《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O'Brien的书可谓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很难想象这门技艺的主要方法,其实已经千年不变了。O'Brien的这本书先是简单介绍了记忆宫殿的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了这样的记忆术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真是眼界大开。不过里面介绍的Dominic System明显是针对母语是英语的人使用的,要我们第一直觉看到编码后的数字想象出那些国际名人,恐怕并不容易,应该说非常不容易。我也简单扫视了一下现有市面上的书籍,基本上只是对于这个方法进行简单的翻译而已,至少我觉得那对我来说,没有直接的作用。于是我对那个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对数字进行另外的一种编码,使用的语言,当然是普通话和粤语结合,当然大部分都是我身边的熟人和我熟知领域里面的名人,所以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在这样的方法之下,我顺利学会如何记忆一副扑克牌,第一次尝试用了大概20分钟,经过两周的训练之后(其实也就是每天晚上记一次而已),时间已经缩减到六分半钟了。这本书至少简单给出非常多简单的例子证明记忆术,其实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你的记忆力,只取决于你的想象力。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对这些技巧进行融汇贯通,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花哨的表演技巧,而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技巧。

Foer的那本畅销书是后来才了解到的,开始以为这本书也只是围绕“记忆宫殿”来描述各种技巧,但实际上这本书更为引人入胜,让我实在无法抑压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一口气将其读完。作者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记忆训练,他基本上将开始感兴趣,投入训练,以及最后比赛整个心路历程都描述出来了,以第一人称进行的描述实在非常有代入感。虽然方法还是“简单”的“记忆宫殿”,但是却融入了作者非常多有关记忆术,学习,以及心智的提高和锻炼的思考。

这两本书只是我踏入记忆术这个领域的开端而已,后续还会继续深入这个领域,但我觉得有必要先写一篇总结,一方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也为读者除去一些有关记忆的迷雾和误解。

相关的误区以及问题

“我智商不高,只有一般人的记忆,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太难了”

首先智商跟记忆其实是完全两回事,当然不能一言蔽之说两者完全没有关系,但至少我们在电视节目上看到的各种记忆大师令人惊叹的表现,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经过训练达到的”。我自己一开始也是这个看法,记得当时看最强大脑的时候,对那些人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在看那两本书的时候,其实书中的开头都已经强调,“这是一个路边流浪汉也能学会的技艺”,我对此将信将疑。但我觉得还是值得一试,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且成本不高。其实我在边看O'Brien那本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编码系统,所以才能在刚看完那本书的时候,我就开始了记忆扑克牌的尝试(我知道事后拖延威力很大,如果看完了书还不开始尝试记忆,那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去尝试了)。至少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刚回忆完那一副扑克牌的时候,我还真是有点震惊,我居然也能做这样的事情了,这对我来说也是可能的!可能跟当初跟着教程还原第一个魔方之后的感觉类似。

这给了我一个直观的感觉:普通人是可以经过学习达到这样的能力的,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当然,技能是否熟练就是另外一码事了。还原三阶魔方我从一分钟到15秒,其实用了挺长时间的,一方面没有专门集中训练,另一方面没有求胜的心态,而在魔方追求速度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发生变化,对魔方速拧作用的理解也越来越深。我感觉记忆力也是一样,但是记忆术的用途广泛很多,给我的动力也充足很多,不一定要朝着提高速度为目标,所以也就更乐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锻炼了。

“这个方法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觉得没啥必要而已”

问这个问题的人,其实也包括当初的自己。

看完这两本书,其实回想起初中时候的我,也是抱有这样的想法。当时学校请了一个开培训机构的人过来演讲,当然,当时愤世嫉俗的我对此等事情简直不屑一顾,看着那个演讲者夸张激情的演讲,以及跟着他上台的一个做表演示范的小学生,我就觉得这个方法其实只是很简单的小把戏,自己非但没有严肃去了解,更不要说去尝试了。当时的小朋友花了大概五分钟记了一个10x10的数字阵列,现场观众随便指出几个数字问他,他都能正确回答出来,我当时并没有觉得特别的新奇,所以就没有任何后文了。至于那个人后面再讲到如何去背英语单词,我就更没有听了,因为当时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自信,连amorphous这种词我都能看一眼记到现在。但是神奇的是我现在还能记起那个场景以及那个单词,他当时在讲一个英语单词“smother(窒息)”的记忆,他让在场的观众想像一个恐怖的场景:一条大蟒蛇(snake)缠住了妈妈(mother),然后就窒息了(smother)。这种体验跟我简单“死记”amorphous的体验是不一样的,由此再次验证了这个方法的强大之处。书中也提到其实最早的时候,这种方法还有点亵渎神灵的意味,毕竟人对荒诞,夸张,暴力,色情等等场景极为敏感和印象深刻,在当时那个社会有这样的思想,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再想起来,实在对当初的自己有点失望。不过往事不堪回首,着眼于现在才是更为重要的。至少在现在的我看来,这样的记忆术对于我学习外语是非常有帮助的(谁知道我在大学之后就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大学的时候选修法语,算是第一次接触拉丁语系的语言,第一次接触有阴阳性的语言,新奇之余更多的是痛苦。老师只是很简单的说了一句,名词的阴阳性只有靠多读多用,背诵名词的时候连着冠词去背(la porte,le train),就会慢慢形成感觉了。当时也没有过多的思考,也是靠着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当我看到O'Brien的书里面有关语言学习的章节时,里面的技巧简直让我目瞪口呆。“只需要把不同性别的词放在记忆宫殿的明显划分开的两个部分”就好了啊。确实,如果我以一座熟悉的城市作为记忆法语单词的记忆宫殿,我只需要在中间划分一条河,北面存放阳性单词(nord的发音刚好还和homme有点相像,作为一个简单提示),南方就放阴性单词,这样直接就记牢了单词的阴阳性了。后来接触到的德语,就连桌子,椅子,窗户的性别都不一样,实在不太可能靠不断重复的死记来学习,这种方法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应用场景,而能应用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根本就不是没有必要的。

有用的方法无论多么荒诞夸张,它还是有用的,没用的脆弱的方法,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还是脆弱的。

“记扑克牌和随机数字有什么用呢,浪费时间”

这个问题也是在我跟身边朋友说“我开始锻炼记忆力了,开始记扑克牌了”之后,身边的朋友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了。我没有即时给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演说,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个意义良多:

  1. 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宫殿。另外,在加入新的记忆宫殿之后,也可以通过扑克牌记忆来巩固和丰富这些记忆宫殿的细节。
  2. 不断巩固和修正自己的记忆素材。对数字,字母等等的记忆素材是需要巩固和修正的,一开始设计出来的人物以及动作,其实并不一定合理,非常需要在实际使用去修改和优化。
  3. 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瞬间反应的能力。至少我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并不需要太多想象力,这方面刚好可以弥补一下。面对“人类本无直观想象的信息”转化成形象生动具有细节的场面,这个需要非常强大的想象力才有可能做到,而这一切都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就更有挑战了。
  4.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消化理解建立联系的过程,而这个“看似毫无作用的扑克牌记忆”实际上也是在锻炼着这种能力。比如在学习线性代数的时候,觉得这个概念无比抽象的同学,势必只能从一些已知系统出发去理解,比如大家高中都学过的向量。而实际上,线性代数是一组公理定义出来的一个系统,适用于描述任何满足这些公理的系统。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寻找联系,抽象再演绎,演绎又抽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跟”看到一张红桃7,转化成27,联想到A(我某个同事)在辛辛苦苦苦地解耳机绳的画面,然后又从这个画面抽取出27,转化为红桃7”这个过程基本一致,这是脑细胞的神经活动,只是规模不一样而已。
  5. 锻炼自己的集中能力。在现在的碎片阅读时代,想必很多人早已失去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了,阅读超过一篇知乎文章或者公众号水文长度的内容基本不可能了,在工作之外也根本没有什么会集中注意力的机会了,这其实是挺令人忧伤的一个现象。因为各种外部存储,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便利,人们开始将这种人类本应该培养的能力交给了外界。

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列出太多了,如果将这些作用当成是说服的理由,那么多多不够用。如果将这个过程看成是自然所得,那自不必说太多。

计划

坚持基础记忆项目的锻炼

这包括了扑克牌记忆以及随机数字记忆,而扑克牌记忆也分为一副扑克牌速记以及固定时间内(一小时)多副扑克牌的记忆。我之前以为多副扑克牌的记忆只是一副扑克牌记忆的延伸,但是当我前天晚上尝试记忆两副扑克牌(第一次尝试花了24分钟,错了两张)的时候,我才发现目前使用的系统是多么的有歧义,并且容易混淆。同样的人物出现在不同的地点,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幻觉。从《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里面得知,有的选手将52张扑克牌顺序的两张牌看成是一个组合(总共有52x52=2704个组合),然后为每个组合想象一副画面,这样在记扑克牌的时候,既反应快捷,同时在记忆多副扑克牌的时候不容易有重复和歧义。但我同时也觉得这样的基础基础记忆就太多了,同时要熟悉这么多的场景,非常耗时和困难。并且更重要一点,这样为了提高成绩而泛化记忆基本素材的话,有点纯技术性了,与我初衷也有点违背。

目前记忆单副扑克牌已经成为我每天的日程,目标是把速度缩短到两分钟内,多副扑克牌的记忆自己还要继续琢磨一下方法。随机数字记忆实际上也是同样的原理,之后会和扑克牌的记忆训练交替进行。

将记忆术应用于语言学习

这两年的外语学习重点基本上都在日语学习上了。2016年后半年花了两三个月从头到尾过了一下意大利语和德语的语法,其实跟法语非常非常类似,意大利语的大部分词根还和法语一样,毕竟都是拉丁语系,所以这三者打算之后认真一起学习,用记忆宫殿的方法记单词及其阴阳性,在此先不展开。

面对日语学习,感觉有几个地方可以改进:

  1. 日语的语音系统非常适合进行编码。对50音图编码后(比如あ=爱因斯坦,う=尤赛恩·博尔特,か=释迦牟尼,な=水树奈奈等等),可以非常方便对单词进行编码,对应的浊音,就为对应人物加上对应的物品(比如は=村上春树,ぱ=拿着气球的村上,ば=带着口罩的村上)。日语的单词至少在我看来分几类,一类是一看就能记住的“中文词”,比如“心理(しんり)”,“電話(でんわ)”等等;另一类是比较难背的在日语知识不足以知道语源的时候难以背的抽象词,比如“危ない(あぶない)”,“補う(おぎなう)”等等,这些都可以直接转化成图像进行记忆。
  2. 文章背诵。以往背文章都是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读通句子,寻找逻辑关系,然后背下来。这样的方法我现在也没有觉得任何问题,但是要求精确记忆的时候,就需要高一层的线索提示了。比如每一段的开头是什么,这个是需要“死死记住”的,而这个地方,就可以用记忆宫殿的方法了。通过记忆宫殿记住整篇文章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然后剩余的通过常规逻辑分析进行背诵,当然时间充足,还能将每一个段落的细节提示安排到记忆宫殿的具体节点。
  3. 单词与文章的结合。单词的意思最好还是从句子文章中理解,所以不能简单用上面的方式对单词形象编码记住就完事,还必须为单词附上例句,这个例子有可能是所背文章的某句话,也有可能是另外的例句,这都非常有必要结合起来。
  4. 语法记忆。后来的我才意识到语言学习需要精确的记忆,而不是模模糊糊地可以糊弄过去的,毕竟语言应用不是做选择题。所以要抽时间,系统记住语法的所有要点,这个用记忆宫殿记忆就非常合适了。
  5. 持续的单词记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词汇量不受课文学习速度的影响。

将记忆术用于乐谱记忆

乐谱记忆在我看来分两种:一种是长期的乐谱记忆,另一种则是为了演奏的记忆。其实两者都需要精确记忆,但是前者允许提取时间,后者就必须在演奏的时间里面迅速提取出来,所以,这样的记忆术明显不能满足第二种的需求。 如果作为长期记忆来说,记忆宫殿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具体如何操作,这个我也还是需要时间思考。

结语

无可否认良好的记忆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也可以让人变得更为自信,这是值得花时间锻炼的技艺。同时,必须时刻强调其实用性,也只有用于实际,它才不是“花哨的表演”。不能过分依赖外部记忆,头脑中必须时刻拥有可以用于思考提炼的信息素材,而这些信息素材又必须是准确无误的,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锻炼的。《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里面说到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外部存储都没有了,你还能很充实地活着么,人的定义其实多种多样,而其中一种定义,就是“记忆,以及与记忆内容相关的一系列行为的集合”,一个健忘症患者,他可能是快乐的,但是他是空洞的。